首页

女主踩踏视频。

时间:2025-05-26 10:23:40 作者:以高额“咨询报酬”被境外拉拢 涉密人员离职后竟成窃密帮凶 浏览量:70682

  守密无时限 离职不卸责

  国家安全,重于泰山;保密职责,终身在肩。近年来,个别涉密人员在离职后因保密意识淡薄、放松警惕,导致国家秘密泄露,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涉密人员离职管理绝非个人私事,而是守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离职泄密风险,筑牢涉密人员离职保密安全防线。

  脱密失范酿危局

  涉密人员在离岗离职前的工作中,能够接触、知悉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国家秘密信息,依法保守秘密是应尽之责。脱密期是涉密人员离职离岗管理的关键环节,指一定期限内,在择业、出国(境)等方面对离职离岗涉密人员采取限制措施。然而,个别涉密人员离职后罔顾国家安全和利益,将脱密期曲解为“限制自由”“职场枷锁”,甚至隐匿行踪、逃避监管,最终坠入违法深渊。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某国有企业涉密岗位职工冯某退休后保密意识淡薄,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以高额“咨询报酬”拉拢,利用其与原单位在职人员仍有密切交往的便利条件,获取我某重点行业领域核心涉密信息。最终,冯某被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五十万元人民币。

  多维管控消隐患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明确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涉密人员离职须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做到“离岗有据、交接有序、脱密有期”,切不可因人情关系或侥幸心理简化流程。

  ——涉密载体“全面清零”。涉密人员离职要清退涉密载体,包括个人所持有和使用的国家秘密载体和涉密信息设备。如工作电脑、手机、U盘、移动硬盘等涉密电子设备必须经专门销密,并办理清退移交手续;涉密笔记本、文件、草稿纸、复印件等文件材料需逐页清点、密封销毁,严禁私自留存“纪念品”。除此之外,还应取消涉密信息系统访问权限、办公场所出入权限,以确保安全。

  ——保密承诺“念念不忘”。涉密人员离职需签订保密承诺书,明确涉密人员离职后的保密义务和违反承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涉密人员所在单位应对其进行保密提醒谈话,告知其离职的有关管理措施,跟进了解其离职后的去向等情况。

  ——脱密管理“常抓不懈”。涉密人员离职后要接受脱密期管理,脱密期内未经审查批准,不得擅自出国(境);不得到境外驻华机构、组织或外商独资企业工作;不得为境外组织人员或者外资企业提供劳务、咨询或者其他服务;不得擅自发表涉及原机关、单位未公开内容的言论、文章、著述,不得在发布信息或接受采访过程中涉及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在脱密期内,涉密人员需定期向原单位报告个人就业变更、个人重大事项等情况,如遇利诱、胁迫、渗透和策反等特殊情况,要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国家秘密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任何泄密行为无论时隔多久、身处何地,都将受到法律严惩。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后要始终明确底线、红线,时刻紧绷维护国家安全这根弦,不能以离岗离职为借口放松对自身的保密要求,不能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更不能充当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实施渗透窃密的帮凶。

  相关人员如遇有以“咨询”“项目合作”等名义要求搜集提供涉密敏感信息的可疑情况,应及时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海南岛西南海域商渔船碰撞事故:8名失联人员均确认遇难

据介绍,辽宁加强分类指导,有效化解风险隐患突出问题。聚焦临期食品管理、散装食品销售、冷藏冷冻食品管理、餐饮服务经营、违规使用“生鲜灯”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强对农村食品经营店的分类指导,推动解决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

巴黎奥运会官方海报揭晓:“藏”8个吉祥物

在当晚以“百年名团·经典之夜”为主题的首场演出中,费城交响乐团以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勃拉姆斯的《海顿主题变奏曲》等传世经典,展现古典音乐的魅力和乐团的顶尖演绎。

吉林节后“第一会”连续十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公开资料显示,马文会,男,汉族,1973年5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曾任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普洱学院院长,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正厅级)等职务。

四川一卫生院职工用生理盐水冒充HPV疫苗 警方通报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前5月,广东深圳进出口总值1.81万亿元,在全国外贸大盘中占比约1/10,同比增长34.3%。其中,出口1.16万亿元,增长37.2%。在超大规模基数基础上实现超三成的增长,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主体、产业、业态、市场等多方面共同支撑的作用。

工信部: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

2月22日电 综合台媒报道,蔡英文5月20日将“交棒”给赖清德,是否“特赦”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相关议题再引发讨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